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尼玛县

尼玛县的“尼玛”是藏语的音译,意为“太阳”。尼玛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那曲市西部,隶属于西藏那曲市管辖。地处羌塘高原腹地“大湖盆”区的尼玛县,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地跨东经85°4′~88°...【更多】

尼玛县概况

尼玛县的尼玛是藏语的音译,意为太阳。尼玛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那曲西部,隶属于西藏那曲管辖。地处羌塘高原腹地大湖盆区的尼玛县,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地跨东经85°4′88°9′,北纬30°17′35°31′。其北部以昆仑山、可可西里山脉为界,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望;南部以冈底斯山脉为界,与日喀则的昂仁县、谢通门县相邻;西部与阿里地区的措勤县、改则县相接;东部与双湖县、申扎县接壤。县城坐落于尼玛镇,距那曲市色尼区约580千米,距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约720千米。尼玛县国土面积75640平方公里(7.564万平方公里)。

尼玛县地域辽阔、高寒缺氧、地形复杂。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多以高原丘陵为主,自北向南逐渐下降到湖盆区。境内雪峰林立,主要雪山有达果、藏色、江爱达日那、南木日、达查洞升、江嘎、卓依、木嘎等。这些山峰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最高的藏色岗日达6460米。

全县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密布。大小河流200余条,主要有达果藏布、江爱藏布、波仓藏布、恰玛藏布、重仓藏布、达热藏布等;湖泊有100余处,主要有当惹雍错、昂孜错、达则错、布若错、依布茶卡等。这些湖泊湖面海拔均在4500米以上。

尼玛县气候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性气候和高原寒带干旱气候。其主要特征是蒸发量大、干旱少雨、多暴风雪、霜冻和冰雹、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海拔高、含氧量少(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1%左右),没有绝对无霜期,

海拔5500米以上的山峰,气候垂直分带明显,海拔6000米左右的山峰,积雪、冰川终年不化,如境内的达果雪山,亩嘎雪山;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南部由于县域内最大的咸水湖当惹雍错坐落其中,气候温暖,适合种植农作物,而北部则因温差较大,相对寒冷,不适宜种植农作物。

自然灾害主要有雪灾、风灾、旱灾、水灾、霜灾、洪灾、地震等。

历史沿革

近代考古学家在尼玛县文部乡境内发现了多处文化遗址。尼玛县境内留存有岩画、石器器具、巨石等文化遗迹,这说明在远古时期尼玛境内即有人类繁衍生息。1956年春夏,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进行地质普查时,在那曲地区发现打制石器,在那狮公路(那曲至阿里狮泉河)以北地区发现了细小的打制石器、镶嵌刀具的薄石片。

尼玛县在5世纪尼玛是古象雄部落的领地,其中现存的历史古遗址表明,尼玛县曾是古象雄部落中心统治区域,也是苯教发祥地之一。西藏地方政府时期,一直属于纳仓部落管辖的区域,也是纳仓部落传统的游牧之地。清朝统治西藏时期,申扎的那仓部落,成为班禅堪厅管辖。到20世纪50年代末,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后,属于申扎县管辖。

申扎县委在1973年召开的三级干部会上正式决定开发无人区,组建加林工作组,组长洛桑丹珍,副组长为申扎县委副书记格桑占堆和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多吉,工作任务一是进一步深入无人区进行以水草为主的考察,二是选择搬迁群众定居点及草场的大致划分,三是做好搬迁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及搬迁的准备工作,四是做好北迁群众的粮食及日用百货供应工作。1974年年初,加林工作组一行18人进点,在加林的俄东安营扎寨。加林工作组18人后被称为开发无人区十八勇士

1976年,经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划出申扎县所辖的6个区和1个人民公社,设立双湖和文部办事处。

19791月,文部办事处升格为县级建制,为那曲地区行政公署派出机构。

199381日,经国务院和西藏自治区批准,尼玛县正式成立。

自然地理

尼玛县自然资源丰富,矿种品类众多。已知的矿藏主要有砂金、岩金、石油、锂等。其中砂金矿分布广、储量大,集中分布在中仓乡、来多乡和吉瓦乡境内;岩金矿则集中分布在中仓乡境内,且具备矿体埋藏深度浅、宜露天开采和开采工艺简单等特点;锂矿主要分布在文部乡当穹错盐湖。据初步考察,仅当穹错盐湖就有锂资源70万吨左右,可开采利用约50年;在申扎县和双湖县的交界处,还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

目前探明的黄金矿区主要有中仓乡的达查矿、来多乡的那朗矿和吉瓦乡达日阿藏布矿。此外,还有嘎木弄砂金矿、曲果嘎东砂金矿、色那砂金矿等大小矿点20余个。

尼玛县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由此发育出多种土壤。土质总体上较为松散、土层深厚,含氮、磷、钾等元素。垂直和水平两个划分带上,土壤类型多,且分布不均,类型有高山寒漠土、原始高山草甸土、高山高原草甸土、高山草原土、草甸土、新积土、沼泽草甸土等。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植物也是种类繁多,主要有固沙草、凤毛菊、红景天、虎耳草、藏北嵩草、矮生嵩草、高山嵩草、紫花针茅、沙生针茅、赖草、藏沙嵩、山地黄芪、海韭菜、野葱等。

尼玛县多样的地貌和丰富的植物资源,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这里栖息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的乐园。处于食物链低层的食草动物有兔、旱獭、藏原羚(黄羊)、盘羊、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处于食物链顶层的食肉动物有狼、棕熊、猞猁、雪豹、高山兀、大鵟等;处于食物链中层的小型食肉动物有狐狸、草狐狸等;另外,还有赤麻鸭(黄鸭)、斑头雁、渔鸥、黑颈鹤等珍禽。

    尼玛县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县域全境。其中较大的地热温泉有来多乡的甲玛尔温泉、荣玛尔温泉;文部乡的玛尔坐温泉;中仓乡和阿索乡的曲神温泉;岗龙乡和吴尔多乡的林岗温泉和龙若曲神温泉。尼玛境内温泉水温在40℃100℃之间,均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其中大量的矿产资源和众多的野生动物,成为了尼玛县的一张鲜明名片。在广袤神奇的藏北高原,尼玛县犹如待字闺中少女鲜为人知。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外界对神奇的藏北高原由那么一片大大的无人区,充满向往好奇。20世纪90年代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西藏高原的向往进一步加剧,都想看看藏北高原无人区的原始风光,尼玛县成为国内外游客为之向往的圣地。在初期人们到无人区观光旅游基本处于无序的管理状态,对脆弱的无人区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1995年,自治区对藏北无人区实行了保护,尼玛县按照自治区要求加强了对无人区的管理和保护,对外来进入无人区进行探险旅游的游客进行身份登记,严格按照保护区的规定,进入保护区以后一定要爱护一草一木,对环境做到切实维护。尼玛县在保护美丽羌塘上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对进入保护区的人员严格登记、在保护区对于影响保护区环境的白色垃圾等物品实行严格控制,并教育进入保护区的人们实行严格管理使用,在露宿拍摄时尽量不要破坏植被和惊扰到野生动物。保护尼玛等地的万里羌塘草原,是尼玛县当地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人类保护好这里的山水草原。尼玛县秉承保护理念用积极地发展眼光,在那曲市的领导下,用和谐、发展、保护的政策,让这片山水草原得以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原始的高原风光,为珍奇的野生动物保留一片可供繁衍的家园。
尼玛县人口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按照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我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局人口普查办业务指导下,在县委、政府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各级政府和普查机构及全体普查员的艰苦努力、无私奉献,广大普查对象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圆满完成了尼玛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各项任务。现将那曲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反馈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为33006

二、家庭户人口

第七次人口普查共有家庭户9521户,家庭户人口为3265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3人。

三、性别构成

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6465人,占49.88%;女性人口为16541人,占50.12%。总人口性别比99.54%(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四、年龄构成

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449人,占31.66%15-59岁人口为20131人,占60.99%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26人,占7.35%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40人,占4.97%

五、民族构成

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为32396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90人,汉族人口为520

六、受教育程度人口

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52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01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440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46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七、城乡人口

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808人,占14.5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8198人,占85.43%

八、尼玛县人口

常住人口的乡(镇)分布如下:13个乡、1个镇,其中:尼玛8491人、卓尼乡1941人、达果乡1916人、阿索乡1824人、荣玛乡24人、中仓乡2599人、来多乡2236人、申亚乡2081人、卓瓦乡1793人、俄久乡2671人、文部乡1720人、甲谷乡2347人、军仓乡1509人、吉瓦乡1854人。

(注:2010年尼玛县人口普查数据中包括了双湖县数据,当时双湖县未从尼玛县分割出去,所以2020年尼玛县人口普查数据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无法对比。)

行政区划

尼玛县辖尼玛镇、卓瓦乡、卓尼乡、阿索乡、俄久乡、文部乡、申亚乡、甲谷乡、达果乡、吉瓦乡、来多乡、军仓乡、中仓乡、荣玛乡14个乡(镇),78个行政村(居),600个自然村。

财政金融

2019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8.88亿元,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1.75亿元,完成市下达目标的56.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69亿元,同比增长6.5%;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480元,同比增长1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3.66万元,同比增长10%;县财政收入预计完成2975万元,同比下降12.19%。

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79亿元,同比增长7.2%;财政收入完成2358万元,同比下降20.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0元,同比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2元,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亿元,同比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0.38亿元,同比增长6.07%;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4.1亿元,同比下降62.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8亿元,同比增长7.02%;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15820元,同比增长1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4.4万元,同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65万元,同比增长8.7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民风民俗

风俗礼仪

1、敬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礼俗。一般情况下,下级向上级、晚辈向长辈敬献哈达,不直接挂在脖子上,只献在手上,接受者自己将哈达挂在自己脖子上。也有的领导、长者会把接受的哈达回献给敬献者。上级给下级、长辈给晚辈献哈达时,没有更多的讲究,双手将哈达直接套挂在对方脖子上即可。接受哈达后,为方便其他活动,也可将哈达收起保存。

2、敬献“切玛”。“切玛”也叫“吉祥斗”,是藏族人民逢年过节或重大喜庆时常用的一种民族礼仪用具,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富裕,年年有余。“切玛”为木制品,上大下小,外表精雕花纹图案并描金绘彩。内部隔为两箱,使用时通常一箱置糌粑等,一箱放青稞和麦粒,上插青稞穗、酥油花瓣等。每逢节庆,来客在互道“扎西德勒”之后,例行要向客人献“切玛”。当主人把“切玛”捧到跟前时,客人要从“切玛”里捏一小撮青稞或糌粑,象征性地朝上抛撒三下,然后拈一点放进嘴里,再道“扎西德勒”等祝福的话语。抛撒三下的含义,有说供奉天神、地神和龙神,也有说敬天、敬地、敬人。

3、饮酒。藏族人民在迎接重要宾客的礼仪活动和节日活动中有敬酒的习惯。一般来说,敬酒者把酒杯端给客人的时候,客人要先用左手端起酒杯,然后以右手无名指蘸酒向天空弹3次(蘸3次弹3次)。喝敬来的酒,讲究是“三口一杯”(饮一小口,主人马上斟满;再饮一小口,主人再次斟满;一共要喝三口,第三口喝完再斟满后,则必须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如果的确不胜酒力,可用右手无名指弹三次,然后喝上一口即可。按礼节,接受敬酒时应站立起来用双手饮用。

4、喝酥油茶。到藏族群众家做客时,喝酥油茶有礼仪讲究。主人刚倒满的酥油茶,客人不必马上喝,等主人端起茶碗给你,客人接过来喝后把碗递给主人,主人把茶碗放在桌上再添满,也可以自己端起来喝。假如你不想再喝了,主人把茶添满后,你可以不喝,待到准备告辞时连喝几口,但不能喝得太干,碗里一定要留少许茶底。

5、称谓和敬语。藏族人民非常注重敬语和称谓,藏语有敬语和非敬语之分,大部分话有两三种讲法(普通用语、敬语、最敬语)。现在,藏族干部职工和绝大多数城镇藏族居民都能使用藏汉两种语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更多的讲究,只是在一些比较庄重的场合有讲究。不管用藏语还是汉语,在称呼别人时,在对方的名字后面加一“啦”字表示尊敬,比如:“格桑啦”、“丹增啦”、“小李啦”“波啦”(老爷爷)、“嫫啦”(老奶奶)等等。

6、禁忌。在藏区,不管是朝拜寺庙,还是路过佛塔、玛尼堆、经旗杆等,都是从左到右沿顺时针方向绕圈行走。藏族群众忌食用狗、驴、马、骡等奇蹄类动物,有的群众不吃鱼。

中象雄文化旅游赛马艺术节

    赛马节藏语叫“达久”是尼玛县规模最大,无以替代的古老传统节日。每年大概七、八月份草原最美的时候举行,为期十天左右。赛马节之前方圆几百里乡镇的牧民们牵着自己的爱马、带着帐篷,身着艳丽的节日服饰,不约而同地来到乡镇或县城里准备共度美好的赛马盛会。在广阔的尼玛草原上一座座五颜六色的帐篷如鲜花般绽放着,热情洋溢的牧民们围着火堆跳起锅庄,寂静的草原仿佛一夜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在这欢乐而和谐的时刻人们的脸上露出洋溢的笑容,踏着激情的舞步,便会开始草原的盛会。赛马节期间主要表演有“赛马”“民间体育”“歌舞比赛”等。而“赛马”主要分为“大跑”“小跑”“马术”“走马赛”等。每种赛马比赛之前骑马手们接受喇嘛的祝福后围着樊香台骑马转圈并扬刀咆哮来展现他们的英姿并祈祷比赛的胜利。“小跑”举行在“大跑的前一天傍晚,其赛程较短,主要为明天“大跑”的热身,但也会分名次颁奖。“大跑”赛程一般以十公里左右,枪声一响骏马奔向终点。“走马赛”为参赛者围着田径场地一波一波地比赛,比赛规则是任何参赛骑手不能让马跑步,只能“走马”而最终定哪位参赛者先到终点。“马术”分为马上射箭、打靶、竞技、拾哈达、短道冲刺等。“民间体育”包括“抱石头”“拔河”“摔跤”“跑步”等。

微信图片_20190327172210

文部开耕节

    文部开耕节体现文部南村独特的民族风俗,成为尼玛县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延续和保护文部独有的春耕习俗具有重要的意义。海拔4500多米以上几乎是所有农作的禁区,而在尼玛县文部南村,人们依然种植着青稞这种高原农作物,当惹雍措宽阔的湖面和周围的雪山在这里营造了一片温润的小气候,这里的青稞作物长势良好,形成了藏北高原农耕文化的奇特景观。每年四到五月,内地已经是繁花似锦的时节,而西藏农区的青稞也开始吐露新绿,文部乡南村才嫩芽钻绿、冰雪初融,潺潺透彻的清水清润着整个村庄,有了水,一年的春播春种就要开始了。藏族有句谚语说得好“春种希望、秋得黄金”,在文部开耕节是迎接春天的盛典,也是开犁和播种前的庆祝和祈福。一千多前,这里曾是象雄王朝的核心地带,春播春种的这种习俗也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这里的农田面积都不大,供养着这里几百户的人口,为了合理利用土地和分配水源,于是产生了田长这个特殊职务。春耕春种过程中田长的主要职责就是管水。开耕节当天田长一大早起床,穿上盛典的藏装,准备安排一天的工作。“送青稞啦”田长边喊边来到庆典活动的蓄水池,在他的号召带领下,各家自带着自家的青稞酒向蓄水池集中,大伙听着田长总结上一年的情况,再说说来年的工作,田长将混在一起的青稞酒撒向天空,群众齐声欢呼,祈求丰收之年。在蓄水池中间,有几块巨大的石头,村民要把这些石头垒成一个石柱垒系上哈达,在向田长身上抛洒糌粑,祈求今年的大丰收,之后人们追逐奔跑欢呼展开了一场糌粑青稞的大战,顿时蓄水池成了青稞酒、糌粑、歌声、笑声的海洋。开耕节后文部南村的男女老少还跳起了独具特色的文部锅庄,大家唱歌跳舞,尽情的欢乐。

ff7252f83afd8687b582e7a07d4651c

宗教信仰

民间信仰

尼玛县民间祭祀的诸神中,除了全藏区的重要神山、圣湖之外,普通祭祀的主要神灵有“吉拉”“宇拉”“坡拉”“鲁”等。

宗教信仰

尼玛县群众大多以信仰藏传佛教“嘎曲派”为主,也有部分群众信仰“藏传佛教苯教派”。

加林岩画加林意为骏马。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处显现着古代特色壁画,不仅如此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