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县区 > 县区旅游

民风民俗

来源:尼玛县人民政府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2-07-25 17:29
字号:

风俗礼仪

1、敬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礼俗。一般情况下,下级向上级、晚辈向长辈敬献哈达,不直接挂在脖子上,只献在手上,接受者自己将哈达挂在自己脖子上。也有的领导、长者会把接受的哈达回献给敬献者。上级给下级、长辈给晚辈献哈达时,没有更多的讲究,双手将哈达直接套挂在对方脖子上即可。接受哈达后,为方便其他活动,也可将哈达收起保存。

2、敬献“切玛”。“切玛”也叫“吉祥斗”,是藏族人民逢年过节或重大喜庆时常用的一种民族礼仪用具,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富裕,年年有余。“切玛”为木制品,上大下小,外表精雕花纹图案并描金绘彩。内部隔为两箱,使用时通常一箱置糌粑等,一箱放青稞和麦粒,上插青稞穗、酥油花瓣等。每逢节庆,来客在互道“扎西德勒”之后,例行要向客人献“切玛”。当主人把“切玛”捧到跟前时,客人要从“切玛”里捏一小撮青稞或糌粑,象征性地朝上抛撒三下,然后拈一点放进嘴里,再道“扎西德勒”等祝福的话语。抛撒三下的含义,有说供奉天神、地神和龙神,也有说敬天、敬地、敬人。

3、饮酒。藏族人民在迎接重要宾客的礼仪活动和节日活动中有敬酒的习惯。一般来说,敬酒者把酒杯端给客人的时候,客人要先用左手端起酒杯,然后以右手无名指蘸酒向天空弹3次(蘸3次弹3次)。喝敬来的酒,讲究是“三口一杯”(饮一小口,主人马上斟满;再饮一小口,主人再次斟满;一共要喝三口,第三口喝完再斟满后,则必须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如果的确不胜酒力,可用右手无名指弹三次,然后喝上一口即可。按礼节,接受敬酒时应站立起来用双手饮用。

4、喝酥油茶。到藏族群众家做客时,喝酥油茶有礼仪讲究。主人刚倒满的酥油茶,客人不必马上喝,等主人端起茶碗给你,客人接过来喝后把碗递给主人,主人把茶碗放在桌上再添满,也可以自己端起来喝。假如你不想再喝了,主人把茶添满后,你可以不喝,待到准备告辞时连喝几口,但不能喝得太干,碗里一定要留少许茶底。

5、称谓和敬语。藏族人民非常注重敬语和称谓,藏语有敬语和非敬语之分,大部分话有两三种讲法(普通用语、敬语、最敬语)。现在,藏族干部职工和绝大多数城镇藏族居民都能使用藏汉两种语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更多的讲究,只是在一些比较庄重的场合有讲究。不管用藏语还是汉语,在称呼别人时,在对方的名字后面加一“啦”字表示尊敬,比如:“格桑啦”、“丹增啦”、“小李啦”“波啦”(老爷爷)、“嫫啦”(老奶奶)等等。

6、禁忌。在藏区,不管是朝拜寺庙,还是路过佛塔、玛尼堆、经旗杆等,都是从左到右沿顺时针方向绕圈行走。藏族群众忌食用狗、驴、马、骡等奇蹄类动物,有的群众不吃鱼。

中象雄文化旅游赛马艺术节

    赛马节藏语叫“达久”是尼玛县规模最大,无以替代的古老传统节日。每年大概七、八月份草原最美的时候举行,为期十天左右。赛马节之前方圆几百里乡镇的牧民们牵着自己的爱马、带着帐篷,身着艳丽的节日服饰,不约而同地来到乡镇或县城里准备共度美好的赛马盛会。在广阔的尼玛草原上一座座五颜六色的帐篷如鲜花般绽放着,热情洋溢的牧民们围着火堆跳起锅庄,寂静的草原仿佛一夜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在这欢乐而和谐的时刻人们的脸上露出洋溢的笑容,踏着激情的舞步,便会开始草原的盛会。赛马节期间主要表演有“赛马”“民间体育”“歌舞比赛”等。而“赛马”主要分为“大跑”“小跑”“马术”“走马赛”等。每种赛马比赛之前骑马手们接受喇嘛的祝福后围着樊香台骑马转圈并扬刀咆哮来展现他们的英姿并祈祷比赛的胜利。“小跑”举行在“大跑的前一天傍晚,其赛程较短,主要为明天“大跑”的热身,但也会分名次颁奖。“大跑”赛程一般以十公里左右,枪声一响骏马奔向终点。“走马赛”为参赛者围着田径场地一波一波地比赛,比赛规则是任何参赛骑手不能让马跑步,只能“走马”而最终定哪位参赛者先到终点。“马术”分为马上射箭、打靶、竞技、拾哈达、短道冲刺等。“民间体育”包括“抱石头”“拔河”“摔跤”“跑步”等。

微信图片_20190327172210

文部开耕节

    文部开耕节体现文部南村独特的民族风俗,成为尼玛县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延续和保护文部独有的春耕习俗具有重要的意义。海拔4500多米以上几乎是所有农作的禁区,而在尼玛县文部南村,人们依然种植着青稞这种高原农作物,当惹雍措宽阔的湖面和周围的雪山在这里营造了一片温润的小气候,这里的青稞作物长势良好,形成了藏北高原农耕文化的奇特景观。每年四到五月,内地已经是繁花似锦的时节,而西藏农区的青稞也开始吐露新绿,文部乡南村才嫩芽钻绿、冰雪初融,潺潺透彻的清水清润着整个村庄,有了水,一年的春播春种就要开始了。藏族有句谚语说得好“春种希望、秋得黄金”,在文部开耕节是迎接春天的盛典,也是开犁和播种前的庆祝和祈福。一千多前,这里曾是象雄王朝的核心地带,春播春种的这种习俗也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这里的农田面积都不大,供养着这里几百户的人口,为了合理利用土地和分配水源,于是产生了田长这个特殊职务。春耕春种过程中田长的主要职责就是管水。开耕节当天田长一大早起床,穿上盛典的藏装,准备安排一天的工作。“送青稞啦”田长边喊边来到庆典活动的蓄水池,在他的号召带领下,各家自带着自家的青稞酒向蓄水池集中,大伙听着田长总结上一年的情况,再说说来年的工作,田长将混在一起的青稞酒撒向天空,群众齐声欢呼,祈求丰收之年。在蓄水池中间,有几块巨大的石头,村民要把这些石头垒成一个石柱垒系上哈达,在向田长身上抛洒糌粑,祈求今年的大丰收,之后人们追逐奔跑欢呼展开了一场糌粑青稞的大战,顿时蓄水池成了青稞酒、糌粑、歌声、笑声的海洋。开耕节后文部南村的男女老少还跳起了独具特色的文部锅庄,大家唱歌跳舞,尽情的欢乐。

ff7252f83afd8687b582e7a07d4651c

责任编辑:杨九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篇:
    • 下一篇: